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3个创始人带着12亿走了,把6万股民交给了国资 正文

3个创始人带着12亿走了,把6万股民交给了国资

时间:2024-11-24 07:33:12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探索

核心提示

上市10年,从3个创始人离场,到私募接手过渡,如今终究还是把股民交给了国资。2018年11月,光洋股份上市的第4个年头,也是上市以来股价最低的时候,3个创始人却要走了,宣布作价12亿把控股权卖给了一家

上市10年,个创股民国资从3个创始人离场,始人到私募接手过渡,亿走吉林市某某工业设备有限公司如今终究还是把万把股民交给了国资。

2018年11月,个创股民国资光洋股份上市的始人第4个年头,也是亿走上市以来股价最低的时候,3个创始人却要走了,把万宣布作价12亿把控股权卖给了一家合伙企业:深圳富海光洋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个创股民国资

“股权投资基金”、始人“合伙企业”,亿走实际上就跟私募差不多,把万在股市里大多是个创股民国资以财务投资人的角色亮相的,主要是始人玩资本,哪有守着一家公司做大做强的亿走心思。

不过,彼时光洋股份的吉林市某某工业设备有限公司股民们“憋得太久了”,光洋股份2016-2018年利润连续大幅萎缩,股价也持续下跌了3年,憋太久了,股民急需要一个发泄的借口。

于是,也顾不上接盘者是不是玩资本的,有变化总比没变化强,于是一致把创始人的离场当成利好消息炒。

另外,股民可能对于创始人们也失去了信心,急切期望新主来改变面貌,不管谁接盘,只要有人接盘,就是好盘。

在双重心理暗示下,二级市场的反应相当激烈,股价立刻转头向上,半个月的时间,一连拉出好几个涨停,股价直接翻了一倍。


不过,期望归期望,现实归现实,光洋股份的业绩并未因换了实控人而止住颓势,甚至还更糟。

2019-2023年,光洋股份的营收虽然走出上升曲线,但增收不增利,前两年微盈利,后三年大亏损,5年拉通来算的话累亏3.7亿。

成绩单很难看,但奇怪的是几年来的股价却没怎么跌,现在的股价比起2018年的最低点,仍然是2倍。

股民数量也涨了好几倍,2022年3月股东户数只有2.4万,而2024年3月已经飙涨到6万多。

股票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买的人多就涨,卖的人多就跌,光洋股份总体算是不跌不涨,散户数量却成倍增加,恐怕不是股民与股民之间的兑换交易能做到的。

当然,不管其中有什么玄机,光洋股份不给力的业绩始终是硬伤,不做出根本性改变,崩盘是迟早的事情。

光洋股份需要动力,股民需要信心,而茫茫资本市场,愿意雪中送炭的也就只有国资了。

近日,光洋股份宣布,安徽黄山市国资委拟出资不高于13亿接手光洋股份。


光洋股份主营轴承,这个东西生活中不常见但天天都在用,你家里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脑,出行的自行车、汽车都离不开轴承。

轴承号称“工业的关节”,可见其在一个国家工业中的地位,目前我国虽是轴承工业制造大国,但还不能称为强国,国资接手光洋股份可创造空间很大。

我国早期的工业在东北,1949年恢复生产的大连瓦房店轴承厂是我国真正第一家独立自主生产轴承的企业,抗美援朝时,北迁了部分到哈尔滨有了哈尔滨轴承厂。

50年代轴承工业入关在洛阳、上海开花,全国形成瓦房店、哈尔滨、洛阳、上海四大轴承生产基地。

8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发展的加速,江苏也加入了轴承工业的队伍,光洋股份的前身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1987年,程上楠等3个创始人筹资组建了常州市滚针轴承厂,当时民营企业相关制度还未健全,暂时挂靠在常州天宁区工业公司旗下。

所谓“滚针轴承”是轴承的一种分类,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兴起,各种轴承的需求日益扩大,只生产单一轴承种类显然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

1994年,程上楠带着20个员工,又筹资组建了常州光洋轴承有限公司,之后把滚针轴承厂资产并入,到2011年设立光洋股份公司时光洋控股是第一大股东,而光洋控股就由程上楠等3个创始人持有。

然后2014年,光洋股份成功上市,开启了另一个新阶段。


如果仅从财务数据来看,光洋股份的新阶段有点一言难尽,正如前面所说,上市之后“饼”虽然一年比一年大,但味道是一年比一年差。

虽然也收购过外部资产,也通过增发募资以补充弹药,但整体是没啥亮点。

上市10年来,光洋股份一共募资15亿,给股民的实际回馈只有7400万,为啥不分红,是真的没利润可分。

前面说合伙企业接手的5年累亏3.7亿,即使把创始人掌管的几年利润加上去,也是亏损2.8亿。

业绩不行,但还有点行业地位,2019年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曾做过一个统计,光洋股份在国内汽车轴承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

有过江湖地位说明是有东西的,或许这也是国资抛出接盘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资救场,股民欢腾,但可惜只涨停了一天,可能是股民狂欢之后突然想起,现在只是签了个意向协议,后事如何,还未可知。

创始人一身轻松地走了,留下股民、二传手、国资在纠结,这可能就是IPO的真实写照之一吧。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